查看原文
其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教育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奋力推进现代化?近日,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撰文《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贵州教育发展思考》,对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探讨。一起来看↓↓↓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邹联克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贵州教育

发展思考

邹联克


党的二十大科学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时代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贵州教育系统要积极思考实践如何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求、推进贵州教育现代化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教育现代化是系统工程、是渐进过程,关键是把准“三个点”深化认识加强实践。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与教育现代化的结合点


中国式现代化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步步走来并全面深化发展,为人类社会国家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教育系统要完整、准确、全面地深化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国家现代化的“方向”。现代化道路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时登上历史舞台,经过长期奋斗和探索,带领新中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闯出一条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发展新路。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伟大实践、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全面系统阐述,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指明了路径,奋进第二个百年征程的方向前所未有的清晰坚定。


(二)中国式现代化标定了教育现代化的“中心”。中国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相生相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创办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宣示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凸显了科教兴国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整体支撑作用,凸显了教育在战略摆布中的优先地位,反映了建成教育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步入世界强国行列的先决条件。贵州教育系统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担当使命,以贵州教育“拼图”无缝填充教育强国“整图”,最终绘就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张“宏图”。


(三)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了人才现代化的“地位”。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色”都与人紧密相关,本质是整体人民素质的现代化。教育事关国计民生,建成教育强国不仅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盼的迫切需要,还是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卡脖子”问题的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大首次三位一体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体现了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的认识深化,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体系思维,对现代化人才的强烈需求,使教育“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定位更加充分展现。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内在联系就是共同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推进教育现代化,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从而以人的现代化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邹联克赴荔波调研



把握扎根贵州大地

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切入点


对贵州来讲,发展不足、质量不高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与全国的教育强省相比,贵州“穷省办教育”的地域特征鲜明,既要立足全国大局把握共同性,也要结合贵州省情把握差异性,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突破口。


(一)贵州教育现代化必须以公平和优质为主目标。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价值追求展现。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终身学习的教育,构建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到继续教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使每个个体都有机会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都有得到发展的机会,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贵州教育“有学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但“上好学”仍是当前重要任务。


贵州人口4000多万,在全国排第17位;1800余万乡村人口,占比在全国居前列;1000余万师生,占全省人口四分之一。贵州人民对教育公平、均衡、优质的期盼还很强烈,贵州教育必须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抓住人均受教育年限低、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够等重难点问题,坚持把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升工程、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升工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升工程、现代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工程、高等教育突破发展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提升工程、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这“七大提升工程”作为重要抓手,以推动落实各级政府支出责任、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断完善保障条件为重要支撑,围绕科教兴国战略的时代要求不断完善举措,寻求贵州策略、贵州办法促进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二)贵州教育现代化必须以特色教育强省为主任务。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2次视察贵州,2015年指出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2021年提出“四新”嘱托期望,为贵州建设发展把舵定向,实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指南。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


贵州教育系统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擘画的宏伟蓝图、从省委对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战略部署中,坚持“一条心、一盘棋、一股劲”,坚持“跳出教育看教育”,坚持整体推动、重点带动,把建成特色教育强省作为主攻目标,着眼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大力发展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多彩贵州旅游产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发挥高层次科研攻关、现代化人才输送、技能型人才培养等优势,为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提供更有效的服务支撑。


职业院校学生实训


(三)贵州教育现代化必须以赶超跨越为主路径。贵州教育现代化是在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条件下的现代化。与贵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一样,“惟其艰难、方显勇毅”,走出了后发赶超的奋进路子。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给力、贵州投入发力、教育部门使力、学校不懈努力,贵州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多年保持西部领先,2021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人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指标还很滞后,教育科技人才问题是制约贵州现代化建设的最大瓶颈。实现2035建成教育强国目标,贵州教育既不能好高骛远,也必须自信自强,奋力走好赶超跨越发展路子。


贵州教育系统要牢记“三个务必”,弘扬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瞄准2035目标细化阶段任务,分步实施推进,强化攻坚行动。力争到2025年,全面补短板强弱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4%、95%以上、93%、50%,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力争到2027年,在做强做大做特高等学校上突破发展,在部省共建“技能贵州”上形成特色,在教育关键指标上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或达到西部领先水平,基本建成特色教育强省;力争到2030年,全省教育水平实现整体提升,全面构建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左右,为2035与全国同步建成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把握加快贵州教育

现代化步伐的着力点


深刻认识理解党的二十大对教育事业的期许和定位,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的世情、国情、省情、教情,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战略上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着力抓住重点改进举措,努力做到服务国家战略有高度、保障基本民生有厚度、提升发展效能有强度,扎实推进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在于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党的全面领导是根本保证。


——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教育行政部门带头,持续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校,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要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前进方向。加快构建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机制,认真贯彻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着力提升“五级”书记抓党建水平,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持续推动正风肃纪反腐,不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持续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思政课授课现场


(二)坚持高标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两个大局”时代背景下党赋予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必须深刻把握教育事业的独特价值和战略意义,切实提升服务战略的“高度”。


——要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创新驱动发展观念,完整、准确、全面将新发展理念贯穿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强化师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技术科研,助力开辟新领域、建设新赛道,塑造新动能、培育新优势,促进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要主动服务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做强贵州大学、做大省属本科高校、做特市州本科高校,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和国家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重要契机,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发展、高水平发展。深入实施高等教育突破发展提升工程,加快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建设发展,提升我省高等教育基础能力。建好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建设质量文化,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扎实推动“技能贵州”建设,建好贵州职业教育云平台“一张网”,抓好现代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和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两大工程”,优化职业教育类型、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三个重要环节”,着力打造贵州特色的职业教育,服务“四新”“四化”新需求,助力贵州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要紧密服务科技自立自强。适应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需要,加大“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和基础学科深化行动,支持贵州大学开展“双一流”建设。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贵州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有组织科研,引导高校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和关键领域重大项目,投身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三)坚持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着眼人民满意的教育,倡导“美丽中国办美的教育”,致力“大山深处打造教育高地”,千方百计促进教育更加公平、更为均衡、更有质量,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提升保障基本民生的“厚度”。


——要加快提升义务教育均等化水平。深入实施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升工程,推进实施公办强校计划,统筹好争取外部支持与整合内部资源的关系,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好“城市挤”和“农村弱”问题。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控辍保学、学生资助、办学条件改造,提升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


——要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稳步发展公办园,治理小区配套幼儿园,引导规范民办幼儿园,促进普惠性资源扩容增效。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有序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升工程,优化普通高中学校布局,着力化解普通高中大班额。统筹谋划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发展,做强做优县中。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打通从中职到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促进学生多样化成才。


——要建设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深入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强师工程”,抓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特岗计划”落实,加大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及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完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落实教师待遇保障政策,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加快提升。


学生课外兴趣阅读


(四)坚持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创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激活发展内驱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拓展发展资源和空间,切实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效度”。


——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持续推动“双减”落地,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创新素质的培养,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持续破“五唯”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符合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导向,推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初中的比例,健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推进落实新高考,促进科学选拔人才。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要加大教育对外开放。用好用足对口支援、结对帮扶、东西协作等工作机制,加强与周边省份交流合作,深化中西部对口帮扶工作。发挥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机制作用,持续推进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品牌项目建设,深化交流周实化项目,促进贵州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大国外交战略和贵州教育改革发展。


——要推进数字赋能教育。充分利用贵州数字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示范引领、安全运行,一体化推进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与应用,集中力量将“贵州省职业教育智慧云平台”和“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打造成具有贵州特色的教育品牌。


使命召唤,路径明晰;展望未来,海阔天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不断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施更深层次、更高质量、更加安全的教育对外开放。


面对新征程新使命,唯有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才能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才能充分释放和呈现教育之美。




来源:贵州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贵州教育发布”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袁小敏

责编:何华琳

主编:罗    莎

审:黄    林

分享给更多人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